【捍衛動物園?(二)】
動保團體所提到的幾點
也正是動物園在現今常遭受的幾點非議
但其實絕大多數都是觀念不夠進步所導致的
先不論「囚禁動物(captive animal)」這用詞本身就帶有偏見
(根本就是用辜狗直接翻譯)
現今大多數動物園中的動物都是在園內出生、長大
沒有經歷過野外的生活
也就沒有得對比
客觀來說
還免受飢寒交迫天敵威脅之苦
動保團體又是哪裡來的信心覺得圈養動物是「痛苦」的?
說句不好聽的
在實際了解野外動物面臨的處境後
又有多少動保人士會要求「廢除」大自然呢?
要知道
在將來的某天廢除動物園(因為已經不再需要)
其實也是許多動物園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但一味批評抵制並不會有所幫助
刻板行為(stereotypic behaviour)確實是動物園不得不面對處理的問題
但它的成因絕不單是因為孤獨抑鬱
大多數動物是否擁有這類複雜情感也有待討論
(更別說硬要獨居動物群居的荒謬想法)
對於野外個體所展現的自然行為
動物園行業也盡力通過豐富化的形式讓園內動物得以體驗
畢竟
健康快樂的動物才能夠向遊客、科學家傳遞正確的信息
研究得到的成果才有公信力
教育職能才得以體現
對於動物園裡的動物不能自由選擇伴侶、食物這點
相信不用我多說也能知道問題何在
因為動物園顯然無法強迫動物接受我們分配的伴侶
(不然珍稀物種早就繁衍的子孫滿堂)
在飼糧配方上也時常因為動物各體喜好而碰壁
(野生動物對食物遠遠比一般人所想得挑嘴)
真要說起來
野外的動物受到地理位置、族群數量與季節變化的限制
在擇偶、採食方面的「自由」
可能還不如在動物園中的同類
「動物園永遠無法提供動物牠們所需要的」
所以
「動物都應該回到牠們的棲息地」
這段話是影片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一句話
完全將全世界動物園行業付出的心血放在地上踐踏
我相信許多擔任動物園顧問的生物學家、保育機構肯定比動保團體更清楚動物需要什麼
了解動物園內的動物個體基數後就會明白
先不說野化訓練必須花上好幾十年好幾代的時間
現今野外的環境負載力(Carrying capacity)是完全不足以容納他們的
全數野放這個念頭純屬天方夜譚
說難聽點
如果連動物園都不行提供動物牠們所需要的
那哪裡可以呢?
「動物園不能營利,該轉型成野生動物救護機構」
好啊那每年的保育經費由你們出資
經費是許多保育團體在旗下設置動物園的原因
維護生態環境的花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背後沒有經濟支援根本不可能做到
且轉型後接待人數肯定下降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野外看動物
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親近自然的權利
更別提動物園同時還具有研究方面的作用
其成果造福了不僅僅是野生動物更包含人類的廣大群體
關閉動物園
並不會有想像中那麼多的「正義」得到伸張
至於「動物園做不到在地保育」
這句話完全就是一派胡言
在全世界的動物園花了數不盡的精力與金錢在域外保育
試圖從滅絕的懸崖挽回無數物種的同時
有人沒做好背景調查
就在完全不明白現狀的情況下
嚷嚷著動物園對野生動物存續毫無貢獻
還鼓吹廢除動物園未免有些可笑
而影片底下對於長隆集團引進白海豚的批評我個人表示贊同
這也正好關係到接下來要談的
什麼樣的動物園應該被淘汰
那些拖累現代動物園發展的陋習
究竟是如何茁壯至此的?
又該怎樣改善呢?
(待續)